Wednesday 31 August 2011

終於見到他—沉思者(Le Penseur)

羅丹美術館(Musée Rodin)




忘記第一次邂逅沉思者是甚麽時候,祇知道圖像上他那彎身支頷,專注沉思的神情,給自己留下很深刻的印象,然而,因爲對雕塑沒有太多的認識,對於沉思者,也就祇是這麽一個印象上的喜愛。以後,幾番巧合,不僅重遇沉思者,也遇見了“永恒之吻”(也作“吻” The Kiss),然後纔聽説了成就它們的法國雕塑家——羅丹(Auguste Rodin)。這次遊學巴黎,自然就想到羅丹,於是在一個炎炎夏日的午後,我們就決定到美術館走一趟,好叫風聞成爲眼見。

美術館坐落在巴黎第七區一個佔地3公頃的花園裏頭,羅丹大部分重要的代表性作品,都放置花園各處,讓遊客可以在自然景觀中,與它們相遇相識。可惜這次花園有一部分正進行維修,所以與其中幾件重要作品(包括“巴爾扎克”及“夏娃”)緣慳一面。好在,沉思者卻依然等著我們……。

路上明顯的指示牌

人龍……

不算很長的人龍……

……園内到底是怎樣的一番景致?……

美術館的前身——比隆公館 Hôtel Biron
這座18世紀洛可可式的精美建築,羅丹自1908年起就以這裡為工作室;日後,他更將自己所有的雕塑,連同所收藏的梵高及雷諾的畫,盡數捐贈國家,惟一的條件,就是把這公館改爲收藏和展覽他的作品的美術館。


進入美術館之前,先看到的,是前花園。而第一眼看到的,就是羅丹的大製作:“地獄之門”(The Gates of Hell)。這個取材自但丁《神曲——地獄篇》的大浮雕原本是要作爲Decorative Arts Museum的正門的,這個博物館後來雖沒了下文,羅丹已經開始了的雕塑構思卻靈感不絕,以後終其一生,不斷地對這個浮雕進行修改和雕琢,共37年之久。而門上出現的許多人物,包括“沉思者”(The Thinker),“三個影子”(The Three Shades)等,後來都成了獨立的雕塑作品。

The Gates of Hell (unfinished)

地獄之門(局部) 
炎炎烈日下,看著羅丹所演繹的但丁的地獄羣象,震撼之餘,也難免生出一股悲涼……

Three Shades
原來立於地獄之門最頂端,似乎回應著但丁的名句:“來者啊!快將一切希望揚棄!”(Abandon every hope, ye who enter)

The Thinker 
終於見到他了!這些年來的模糊印象,此刻就靜靜坐在那裏,任由我們細細觀賞,重新烙印新印象……他比印象中還來得更嚴肅更專注;緊蹙的雙眉,讓整個神情更顯幽深凝重……是因爲思索沉淪的衆生的愚昧?抑或是因爲感觸沉淪的衆生的絕望?又抑或是因爲慨嘆各種罪慾給人類帶來的捆綁?……


The Burghers of Calais
英皇愛德華三世時,加萊市6名市民無私地將自己的性命交到敵軍(英軍)手裏,以換取闔城的平安……羅丹捕捉的,正是他們步出城門那一刻的景象……

人性的惡與善,在這兩個大型雕塑中,展現無遺……。


進入美術館内,又是另一番景象。
儘管對雕塑認識不多,然而,在看完花園那幾組作品後,再繼續館内無數的作品——或大理石雕像,或青銅塑像,卻也觸摸了些許雕塑的感覺,見識了雕塑獨有的綫條美;而無論是整全的人像,或是身體某部位的局部雕塑,更讓人體會了雕塑家藉著作品所表達的一種剛柔並濟的力的美感……即便是門外漢如我們,也看得津津有味哩。

館内的作品,印象最深刻的,自然是他的另一個名作:“永恒之吻”(吻/親吻 The Kiss)。
這個雕塑乃取材但丁《神曲—地獄篇》裏頭,關於意大利貴婦人法蘭西斯卡(Francesca)與她的丈夫的弟弟保羅(Paolo)的不倫之戀的描寫。法蘭西斯卡與丈夫的婚姻乃是出於政治考量;婚後與丈夫的弟弟展開不倫之戀,終為丈夫發現,憤而怒殺二人。根據但丁,二人是在一起看《圓桌武士》,看到蘭斯洛(Lancelot)親吻亞瑟王之妻桂妮芙(Guinevere)時,纔情不自禁地陷入這不為世人所容的戀情中的。
但丁如此描述:
“當我們讀到那微笑的嘴唇,如何為她的情人所吻。
他,我永恒的伴侶,向我靠攏,
全身震顫著,親吻我的嘴唇。”(Inferno V 134-136) (錄自維基)

羅丹雕像所描畫的,似乎就是這一刻……

The Kiss 
永恒的愛與罪,從此定格

The Eternal Idol 
羅丹另一著名雕像,靈感源自他與小他24嵗的學生兼繆斯卡密兒·克洛岱爾(Camille Claudel) 即是師生又是情人的親密關係,表達了他靈肉合一的愛情觀


The Cathedral
兩隻右手,彼此靠近碰觸,在彼此間構築一所情感交接心靈相通的殿堂

Age of Bronze
充滿爭議的一尊雕塑,也是讓羅丹聲名更廣爲人知的作品

John the Baptist
羅丹的人體雕塑越來越有自己的風格


The Hand of God or The Creation

很喜歡這個雕塑——在大大的掌心中,是兩個逐漸成形的男女;大大的手支撐著小小的身體和四肢,創造者的剛強和溫柔,盡顯其中……

Young Mother
本來覺得青銅作品比較適合表達剛強有力的勁度,然而,這個青銅雕塑裏頭的年輕母親,綫條卻是那麽柔和,神情那麽溫柔,而那幼兒的稚嫩及對母親的依戀,更是栩栩如生……


走出館外,進入後花園,也進入另一個天地。
長長的後花園有一部分雖然因施工被關閉了,但是盡頭的大水池,並陳列四周的雕像卻依然開放供人觀賞,於是我們就沿著小徑走過去,冀望尋見更多雕塑家的作品……

小徑兩旁的繡球花……開得正好……

……即便開敗了,也別有風姿……

……小子的攝影“特效”,越看越有看頭……

孩子的眼,總能在平凡處看出美麗……雕塑家大概也還保有孩子的眼吧?……


盡頭的大水池,四周有凳子讓走累了的人兒,可以坐下歇息,並欣賞近在咫尺的多尊雕像……

Ugolino and his sons
“地獄之門”的另一組雕像,羅丹根據但丁對13世紀意大利貴族Ugolino della Gherardesca 的描述而成就的另一名作

政治鬥爭失敗並被出賣的Ugolino,在餓得走投無路時,打算吃了早已餓死的自己的孩子們;然而,内心卻生出了極大的掙扎……到底是該吃—以保存自己的性命?或者不該吃—以保存自己的人性?人内裏善惡的交戰,在這雕像痛苦的表情,緊綳的肌肉上流露無遺……


Adam
這是後花園給以的另一驚喜。看不到“夏娃”,以爲“亞當”大概也泡湯了……沒想到他就悄悄佇立水池旁……

The Three Shades的其中一個;
這組雕像似乎是以“亞當”的雛形進行再創作的;原來都是獨立的塑像,是到後來,羅丹纔將他們的頭和手鑄連起來,成爲以後的“三個影子”


炎炎的夏日午後,這一趟美術館之行,不僅讓我們上了一堂美學課,更再次復習了人性中美善與醜惡並存的真理。對自己,似乎又有了多一丁點的認識。



2 comments: